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

台灣攝影文化現況 ——專訪Lightbox攝影圖書室、田園城市與《攝影之聲》

攝影的能耐是召喚而非訴說,是透露而非解釋。——馬薩.桑德懷斯(Martha Sandweiss
 
台灣攝影或許一直是種持續召喚的存在。
 
文化部於2014年提出「國家攝影資產搶救及建置攝影文化中心計畫」,執行單位為國立台灣博物館。計畫書中明訂短期、中期目標,含括攝影資產資源調查、攝影作品數位化、成立虛擬攝影文化中心等;長期目標則為完成實體攝影文化中心之建置,預計以「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交通部公路總局舊址)為館址,於2018年完成建制和營運。
 
願景藍圖既出,操作方式表列,我們如何回答台灣的攝影文化為何?在一個沒有國家級機構,沒有高等教育建制,甚至,沒有一部完整的台灣攝影簡史的環境中,我們應該踩在什麼軸線上對此一提問進行思索?
 
本文採訪了三位對攝影文化懷抱熱情的工作者,他們分別是Lightbox攝影圖書室負責人曹良賓、田園城市文化事業的企畫編輯劉佳旻、《攝影之聲》主編李威儀。近年,他們分別在自己的工作位置上試圖回應豐富卻缺乏脈絡的台灣攝影環境,本文將從他們所創發的工作和理念折射出台灣攝影的部分面貌或可能問題,整理台灣攝影文化在出版工作中的生產、整理與保存現況。

共享資料庫:Lightbox攝影圖書室
 
今年5月,在台北金門街上一間寧靜的咖啡館三樓,名為Lightbox的攝影圖書室開幕成立。負責人曹良賓和他的工作夥伴將這個空間布置得清爽舒適,三座頂天立地的書架上排滿各式各樣的攝影書。空間中央是一座長桌,取書就座,台灣攝影的部分圖景便在眼前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