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日 星期四

不愛的可能:專訪《日常對話》導演黃惠偵、剪接林婉玉

我認為應該非常小心地去看待「同意」和「願意」之間的區別……她們為了某些目的而同意成為母親,但她們本質上並不願意成為母親。
──後悔當媽媽

1998年,黃惠偵開始拿起攝影機拍攝自己的母親,開啟了一條漫長的和解之路。54分鐘的《我和我的T媽媽》完成於2016年三月,並於日本NHK WorldInside Lens頻道首播,以同樣的影像素材為本,經過七個月的剪輯工作,2016年十一月完成88分鐘的《日常對話》。

兩個版本先後於金穗獎與金馬影展放映,《我和我的T媽媽》更於2016年巡迴全台,跑遍校園與社區。《日常對話》也連續兩周高踞觀眾票選榜首,映後迴響不斷,日前亦入圍柏林影展世界大觀。黃惠偵袒露家內辛酸,直截的影像風格與敘事敲進觀眾內心隱晦難言的家內心事,家中總有道跨不過的檻,而黃惠偵決心將它拆下來。

女同志們的集體創作:重訪《女朋友》雜誌

「我們之間」是台灣第一個女同志團體,成立於1990223日,成員含括各階層與年齡層,曾加入的會員超過4000人。(註1)《女朋友》為旗下出版的雙月刊雜誌,1994105日創刊,共發行35期,至20034月停刊。

然而,面對此一龐大的文本史料,無論學界或民間都未曾針對組織或內容進行完整而深入研究,多為介紹性文字,或在同志文化生產的脈絡中給予初步定位。(註2)本文藉由訪談曾經參與《女朋友》的義工群,勾勒出雜誌生產的工作方式與氣氛。另一方面,《女朋友》雜誌的內容駁雜,十年來累積的文字及其刊登的廣告記錄了彼時女同志的生活、情感與政治,本文亦試圖初步分類分析,為這份跨越前同運時代的刊物定錨。

本文採訪的五位核心義工皆是「我們之間」的第二代義工,她們約在第12期之後開始接觸雜誌的編務或行政,並在第19期改版後成為主要的編輯群。訪談開展前,我碰了幾次釘子,收到的回應類似:「我不能代表《女朋友》受訪……。」千迴百轉,幾經探訪,訪問五位當時的核心義工後,我才明白所謂「不能代表《女朋友》雜誌」究竟是什麼意思。